首先,我们将视角切回到让车货匹配火热起来鼻祖——滴滴打车模式。众所周知,滴滴打车模式是建立在出租车司机和广大C端消费者用户之间的一个整合平台。滴滴打车通过需求端和供给端双方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的这一特点,让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能够在一定距离内(通常不超过2KM)建立联系,最终形成交易。那么在这样一个新颖又能够便民的商业模式下,辅以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永无止境的烧钱下,滴滴打车火了,市值也飙升到了60亿美元。这下不得了了,客运的市场没了,不甘没有追到上一个风口的人们和资本们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跟车有关系的市场,期望能够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风头,以同样的方法来进行复制,成为货运版的滴滴。在这样的一个风头下,各种基于“滴滴打车”模式的货运软件出来了。但结果如何呢?我相信,从去年的遍地开花,到今年的沉默寡言,结果可略知一二。
“滴滴打车”模式在货运端为什么不能成功?
再次回到滴滴模式上来,表面上看,滴滴模式的成功是依赖于创新的模式让消费者和司机获得了便利,采用宣传烧钱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以及抢占了市场。但很多创业者却忽略了一点。滴滴打车并没有打破出租车司机遵守出租车公司制定的各项运行准则,换句话来说,滴滴打车虽然改变了消费者和司机的交易渠道(从路边招手到手机直接联络),但一切游戏进程仍然是在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框架下完成的。再者,出租车和消费者之间并不存在中介来保障双方的利益,他不存在颠覆的情况。
那么回到我们物流行业上,采用了“滴滴打车”模式的创业者们做了些什么呢?在笔者试用的那些号称基于“滴滴打车”模式的软件中,都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譬如长按中间圆点来获取货源信息、下单后点击圆按钮,向您表示您的货源已经送抵到了多少位司机的手机上,然后“滴”的一声,抢到了,价格双方说了不算,由平台设定的某个没有经过考量的公司来设定等等,这些我就不说了。最关键的问题,其商业模式仅仅是为了撮合车和货。我只负责把你们拉在一块,你们想怎么玩就这么玩,当然,我会进行“认证”来给大家双方提供一个“保障”,至于您的货物产生了什么破损或者不见了,又或者你司机的款收不回来,那不怪我,在注册时候的免责声明里,我是提到了的,我不承担任何损失,你可是答应了的。
这就是现阶段基于滴滴打车的各种货运软件的现状。你不能够提供给司机和货主最基本的保障,你如何让司机能够死心塌地的在你的平台上混?又如何让货主能够放心安心的把货放在你的平台上发?我甚至还发现,很多CEO来全国各地进行宣讲的时候,PPT非常精美,自信心非常的爆满,但给出的产品却差强人意。其实我想说的是,车货匹配并不是在于你平台上的车有多少,货有多少。正如王有朝所提到的,现阶段而言,货找车不难,而车找货又挑,一些质量较好的中介(优质的3PL的前生)能够很好的为双方提供保障性的服务。
那么试问,车主和货主为什么不继续用“熟”,而用你这个不能够给我任何保障的“生”呢?难道就为了节约那100元或者200元的信息费就让我担20万的风险?同时很多APP的设计甚至有一些反人类,让我这个经常使用APP的用户都觉得难以入手。试问,这让我们一天到晚不拘小节的司机朋友如何快速上手呢?
只想到表,未看到里;只想到躲避,未提供担当。这就是众多“滴滴打车”货运APP失败的根本原因。
车货匹配不是死胡同,他只是在另一个地方慢慢开放
众多互联网企业和资本的加入搅乱了这一个市场,甚至有“劣币驱除良币”效应的势头,让现在的很多车主提到移动互联网就谈虎色变,而众多货主的不信任给曾经众人认为的新兴市场蒙上了一片阴影,让我看到了十几年前戴尔的直销被众多传销拖下水一样。但这些小插曲无法阻碍时代的潮流,新的事物必定会取代旧的事物。我不能说车货匹配能够完全的革掉货运中介,尤其是那些优质中介的命,就好比现在的电子商务不也没击垮实体零售嘛。但在这大浪淘沙中,车货匹配平台将会占据这个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份额,那就是以国内优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而生的车货匹配平台。他们所具备的优势是这些跨界而来的互联网企业和资本无法匹敌的。
第一、大型3PL的业内品牌支撑。目前国内的几大巨头第三方企业,他们大多数都是拥有十年以上的历史,都拥有巨大的可调动车辆资源和通过自身营销开发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的优质客户。这些动辄上万辆、上十万辆的车辆都是参与过这些优质客户运作的车辆。双方稳固的合作关系是不需要任何的多余的工作便可以搭建起来的信任。合作过多次的司机朋友,在装货的时候,跟他一宣传就非常配合的安装,而且还多次利用并在自己的司机圈里免费宣传。这是什么?这是十多年,甚至二十年所积累的商誉和品牌,不是一家成立不超过3年,甚至1年都不到的企业能够随随便便取代的。(你非得说小米,那我也没办法,小米的受众群体,我们都懂的)。
第二、大型3PL的资源支撑。在第一点我提到巨大的可调动车辆资源和优质客户。这些信息在移动互联网炒热之前,其实一直以数据的形式躺在他们信息系统的服务器里,只是没有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渠道来释放他们的能量。但现在不一样了,在先驱者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3PL意识到这些数据的多重利用性,正如火山爆发前的能量一直在积累,现在终于找到了喷发的缺口,而这个缺口正是当前车货匹配模式。宝供物流的一站网为什么能够在内测的50天就做到上千优质司机的注册,交易量达一千万的体量?就是依靠这种大规模的累积,用互联网的专业名词来讲,这就是转化率!
第三、多年的经验能够给车货双方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体验和保障。在王有朝的文章里提到这些是中介的专利。这里明确提出来,错!大多数的中介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美好,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并不能够提供所谓的保障,他能不忽悠你就已经不错了。另外所谓的信息违约成本,那对司机而言是九牛一毛,面对差价大于信息费时,他可以不要这信息费。这些事情对于长期摸爬滚打在货运市场的3PL而言已经不是什么事了,多年积累的经验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能够甄别优质车源和劣质车源并从中筛选出优质的车源为货主提供服务,而货主为这些3PL的长期合作客户,他根本不会因为单票运价与市场价格的差异而另行采购。这些方面是“滴滴打车”企业无法比拟的。
第四、雄厚的资金背景和风险管控将双方的风险降至更低。现阶段,几大3PL巨头的年业务规模就没有低于十亿级的,巨大的业务规模能够让司机不用担心自己拿不到货款,从根本上解决了司机最为担心的一点,而正规的3PL都会选择给货物购置货运险,以防止在货运途中的意外,有效的控制了风险点。而我测试的几款APP中均未提到货运险的事,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司机在途中产生意外,我想问,难道各位APP平台就想让司机因为这一个意外而倾家荡产吗?天天在各大媒体喊着叫着司机是弱势群体,但最基本的保障却不能给予。
第五、专业的营销团队。物流行业的服务产品跟其他行业的产品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物流提供的服务是无形的,必须要双方合作之后才能够看出端倪,这里可不是靠几句话就能够忽悠的。要让货主安心的将货给你,可不是靠酒桌上就能够完成的,他的出发点更多的是分为两点:①能否给我降低成本;②能否给我带来优质的服务。据我所知,除了我们宝供物流之外,其他几家大型的物流公司都有专门为客户量身订做解决方案的团队,并且每个团队的薪酬都非常高。而这些团队能够给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客户的问题所在。试问,一个创业型的APP团队会为客户提供这样的服务吗?
未来的独角兽
未来的货运市场的确会改变,但主导权并不是在“滴滴打车”上,而是在于这几个第三方物流巨头上,看他们如何能够将以往自身封闭的信息系统进行开放,并由此转化成优质、切合互联网的优质产品。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劣质司机和靠坑蒙拐骗和信息不透明的黄牛中介会退出市场,大量的优质司机进入。当然,我非常希望,物流行业能够以此为契机,结束那混乱无序的恶性竞争。 |